2009年10月20日 星期二

III / 現實和想像

平常早上來的時候,爺爺奶奶們都還睡著,不過,今天水德爺爺眼睛睜得大大的,胖大姐像撫著孩子一樣地問他是不是還想念媽媽。原來昨天我離開後,水德爺爺的媽媽有來探望他,因為做過好幾次氣切手術、插管無法說話的他只是嗚嗚地發出氣音。我不知道水德爺爺是不是真的因為想念媽媽所以睡不著,但答案也不重要。人總會有說不出口的心事。

昨天剛看完今年的夏季日劇《義俠介護》,它以黑道份子這樣一個有趣的角度切入,從而探討了有關老人照護的相關議題,包括專對獨居老人下手的詐欺、老人虐待、照顧者/被照顧者/專業看護的心情、老人面對親友逐漸凋零的感傷、還有暮年之愛。不論在各種意義上,相信都是可堪稱深刻的作品。而我很喜歡彥一這個角色。從一開始應付了事的心態、到後來漸漸體會所謂「鋤強扶弱」的義俠之道,從他的視角出發,我覺得自己好像也多體會了一些什麼。

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每件事情都有一個標準的解答,在社會學的領域尤其是,如果抱持著遠大的理想、企圖打造一個完善的制式環境,終究是徒勞而功的。但我想我們必須瞭解的是,所謂的弱勢者或者需要被照顧的人,代表著他們因身體的某些功能衰退或有缺陷,在執行日常生活活動時需要他人的協助或支持方能完成。這種支持與協助,不能光靠某一個人或某一個家庭,而是需要動員整個社會,而當社會伸出援手的同時,必須抱持兩種態度,一是激發、另一是接納。也就是說一方面要激發他們發揮潛能來過正常的生活,一方面要提供一個友善的生活環境接納他們。

儘可能地體會、持續地思考,這個世界或者就能夠在這樣的過程中,慢慢一點一滴地被改變。

雖然好像離題了,但這也是實習的心得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