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0月12日 星期一

II / 現實和想像

見習的第二天剛好是假日,所以可以多待一下。

有了前一天的經驗,我對一走進房間裡就會撞到的,空氣裡混著藥水、沐浴乳、消毒藥水、還有體味和排洩物的味道已經比較習慣了。交接結束後,韋利讓我跟著胖大姐走,從翻身拍背、換尿布到起身、抱上輪椅,每個動作都很吃力。平常上班的時候,偶爾因為手邊有事情在忙,我可能只泡杯麥片邊喝邊做、就這樣打發掉早餐了。但如果是做為一個照護員,不先吃完早餐肯定是沒辦法的吧。

能下床的入住者起床後,照護員沒得閒地開始整理床鋪,胖大姐很像相撲選手,胖胖的卻很靈巧,詳細地向我解釋了褥瘡的照護方式、關節退化的老人家臥床時的睡姿、床墊的優缺點等,胖大姐就是一本會說話又能示範的教科書。後來韋利喊我過去,幫忙消防演習活動的拍照,一切都弄妥後距離午餐還有些時間,營養師和廚師在忙,護士在包藥,韋利和主任、老闆在前頭討論事情,我手邊沒什麼事情,所以決定去和坐在外頭的爺爺說說話。

爺爺的名字是見和,有輕度的失智。我們從自己是哪裡人開始,聊起他過去是個國術師,還去過很多地方,不管我問的是台灣其他城市、香港或日本,他都是「玩到不想再玩了」。從結論看起來好像是有趣的對話,不過在見和爺爺開始吃飯、我被喚到前面幫忙整理資料後,我真的有一種解脫的感覺。見和爺爺的失智症狀,跟幾年前我的阿嬤差不多,但是和自己的親人說話、跟和陌生人說話,心態是完全不同的。

上次和第五名*問一些所上的資訊,我問到畢業後是否仍打算在相關領域發展,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。當時她說「因為我很喜歡老人」,這句話一直讓我耿耿於懷,尤其在我開始實習之後。我沒有任何指責的意思(實際上也沒有這樣的立場呀),只是如果今天面對的是會邊講話邊流口水的爺爺、會把尿布和床墊弄得都是大便的奶奶、還有四肢因為退化而扭曲變形的奶奶、全身佈滿刺青紋路脾氣彆扭的爺爺時,這些老人家也包含在「我很喜歡老人」的老人裡面嗎?我心中有了這樣的疑問。

除了家人的關係之外,我想社會工作之所以致力於改善制度和及其相關的實務方法,並不是因為喜歡這些老人家(或者其他弱勢族群)、所以才對他們好吧,而是基於對人類應有的被對待的方式的理想而去努力的。不是嗎?

*第五名就是我去年參加考試時,排在備一的我前面的第五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